【你不知道的印地安】以印地安延續賽事常勝的傳統 用科技研發實力持續取得榮耀
印地安至創立以來便參與過許多大大小小的賽事,無論是最早的公路賽事—曼島TT,還是愛車人士都知道DAYTONA,在這些比賽的紀錄都可以看見印地安重機的影子,每當印地安出現的比賽,都使得整場比賽更加激烈、有看頭。還記得這個月,INDIAN CHALLENGER再度贏得了美國King of the bagger大賽daytona 200兩場分站冠軍嘛?(https://fb.watch/b_G10mlvz0/)你是否也跟我們一樣好奇,這些車手到底是如何將一部動輒三四百公斤的巡航車,在賽道中騎得好像是小綿羊一般輕盈,快點繼續看下去,跟著我們一起揭開CHALLENGER賽車的神秘面紗。
增加最低離地距
賽事中,規定必須保留頭罩與左右兩邊的側箱,廠車上改為碳纖維材質,不僅降低重量,同時也將側箱的高度提高,但是依照原廠車款的最低離地距離,讓車手在賽道中「卡普」,就必須要進行一定幅度的改造,其中前叉採用了S&S訂製的三角台並將改裝為FTR的倒叉,後避震仍是選用FOX可調式後避震,但是同樣也加長了長度,增加最低離地距離。
輕量化加強操控
引擎的部分維持原廠排氣量,但更改了凸輪軸角度以及K&N空濾,更切和賽場中的動力輸出,同時將皮帶傳動改為輸出更直接的鏈條傳動。把手也更換為全可調並搭配腳踏後移,也將椅墊增高,以配合車手的身材與騎乘姿勢。剩下的部分大多是換裝各式降低車重的改裝品,例如電池、輪框、排氣管、前後土除等等。
這樣看下來,其實除了騎乘姿勢與增加最低離地距之外,動力的部分沒有經過非常大幅度的改裝,由此可見CHALLENGER的動力真的是非同小覷,也見證了印地安在每一次的比賽當中,憑著強悍的科技研發實力,持續取得賽事榮耀。
各位請跟我們一起期待下一場KOTB在4月22-4月24日的賽事,一起為印地安重機加油吧!